产品
采购
企业
专家信息: 王洪兴,男,汉族,195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宁夏农机行业的首席专家。退休后被银川能源学院聘任教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5年吉林工业大学农机系。 1978年分配到宁夏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工作。 1984年参加机械工业部举办的机械工程师进修大学刊授学习本科以上课程。 社会任职: 宁夏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农业机械推广的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和应用。 2. 小型马铃薯收获机械和坡台地牧草收割机的研制与开发。 3. 多功能全地表覆膜机研发。 4. 压砂地性状修复工程技术研究。 科研成果: 1. 饲料甜菜引进、示范与推广 张柱; 眭克仁; 王宝庄; 马金虎;王洪兴; 罗晓瑜; 刘伟; 刘学琴; 万平; 张凌清; 陆苏宁; 盛彪; 孙幸福; 陶卫新; 李忠京; 马玉兰; 牛文智; 南志仁; 杨军; 吴建忠; 迟永伟; 李奇峰; 徐宗祥; 鲍成文; 张晓辉; 朱学双; 吴德雄; 白建忠; 杨淑玲; 张秀剑; 谈晓昀 【科技成果】宁夏农牧厅农经处; 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宁夏农机鉴定推广站; 宁夏畜牧工作站; 宁夏绿博种子有限公司; 宁夏利通区农业局; 宁夏永宁县农牧局; 宁夏惠农区农牧局; 宁夏中卫市农牧局;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农经站; 宁夏平罗县农牧局 2004-10-01 2. 水稻苗盘育秧旱育稀植机械化生产技术试验示范 马屏; 闫天宏; 王建华; 赵志军; 梁永生; 金鑫; 吴平; 王会斌;王洪兴; 张卫平; 史学文; 王利峰; 宋锐; 高迎东; 杨中 【科技成果】宁夏农机鉴定技术推广站; 青铜峡市农机推广站; 永宁县农机推广站 2005-01-01 3. 马铃薯挖掘机研制王洪兴; 王维斌; 马屏; 李茹民; 潘金香 【科技成果】宁夏农机化研究所 2005-01-01 4. 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和应用 路战远,赵满全,张德健,程国彦,张学敏,张建中,赵举,赵士杰,王洪兴,阿力戈代·贾库林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内蒙古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2010.10 发明专利: 1. 饲用甜菜切块机王洪兴;王维斌;万平【中国专利】宁夏吴忠雄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2004-8-4 2. 手扶拖拉机四轮驱动根茎挖掘机王洪兴; 张成福; 陈磊; 程岚; 李苏宁; 段亚莉 【中国专利】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2010-09-15 3. 小型往复式割草压扁机王洪兴; 张成福; 李进福; 程岚; 李军; 彭粒 【中国专利】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2010-10-13 4. 新型山地小型割草机王洪兴; 张成福; 万平; 高强; 肖学祥 【中国专利】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2010-10-27 5. 抛取土式纵横向压膜旋耕地表全仿形覆膜机王洪兴; 万平; 王建华; 郭生海; 周建东; 田建民; 李进福; 马兵; 高强; 彭粒; 田巧环 【中国专利】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2011-10-05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发表中文论文: 1 我国农机经营组织模式的演替与界定 何万丽; 段亚莉; 朱虎良;王洪兴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陕西省农机局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10 2 宁夏农机化科学发展浅析王洪兴; 田巧环 宁夏农机化技术推广站 【期刊】农机科技推广 2010-04-25 3 宁夏南部山区农机化发展对策王洪兴; 肖学祥 宁夏农机推广站 【期刊】农机科技推广 2009-07-25 4 马铃薯不同机械化种植模式试验与分析 万平;王洪兴; 姬兴明; 马兴华 宁夏农机鉴定推广站; 宁夏农机鉴定推广站; 宁夏西吉县农机推广服务中心 【期刊】农机科技推广 2007-01-25 荣誉奖励:
1、2010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2项。 3、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4、2009年获农业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表彰。 5、2008年获“宁夏自治区专家服务团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6、获农业部科技年活动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7、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媒体报道:
拳拳赤子真心,缘定农机推广——记宁夏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站长王洪兴
没有几个人会相信,促使王洪兴坚定了在农机推广领域工作信念而且一干三十余年的人,竟然是一个毫不相干的一个农村老太太。这个他多年以后已经无法仔细描述其相貌的老人,最终在他心目中升华为一个群体形象的缩影——农民。以至于后来,他的同事和与他相处过的人们经常用他的一句口头禅作为自我检讨的借鉴:“对农民的感情不深就干不好农机推广工作!”
从平凡的事迹介绍中,人们可以看到他为推动宁夏农机化事业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而当我们透过这些事迹,查看其内在的心灵轨迹时,可以看到一颗拳拳赤子之心的砰然勃动。
情定农机推广
1953年,王洪兴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尽管是工人,但王洪兴的父亲却是一个与孟泰同时代的老劳模。家庭中特有的勤劳、上进、尊重知识的氛围,使得子女们深受教益。上世纪六十年中期,王洪兴随父母支援“三线”建设来到宁夏。崭新的环境还没有完全适应,上山下乡的浪潮终止了他的学业。在农场劳动一年后,王洪兴进入当地一家工厂当上了一名农机修理工,这也是他此生正式与农机结缘的开始。
1975年,王洪兴被选送到吉林工业大学农机系学习深造。这段时间,是王洪兴“读书最多的时期”“不失时机地学习”“有人戏称是准备‘进京赶考’。”但是在那个极端政治时期,学生们的学业无不受到影响。对于经历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人而言,“太知道学习的机会有多么难得了”。而五年的工厂经验,让他更为清楚自己的需要和目标。
1978年,王洪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宁夏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工作。从那时算起,三十余年的时间他基本上奉献给了宁夏农机推广事业。青年时期,王洪兴以勤奋好学、任劳任怨而深得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借广播电视大学和原机械工业部举办的机械工程师进修大学(刊授),他学习了许多研究生课程和专业之外的理论,扎实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让他在各种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及其示范推广工作中得心应手。最终王洪兴成就了宁夏农机推广事业;宁夏农机推广事业也成就了王洪兴。
如果说此前的投入更多源自于王洪兴对知识和技术的兴趣,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次“社教”经历则使他的灵魂受到了触动,从而促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事业和目标。
那是雷雨即将到来的一天,王洪兴社教所在村上有一个年纪很大的孤寡老人。实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老人找到了王洪兴,请求他帮忙收割地里的麦子。一向善良的他,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但当他找到村小队长说明情况,提出要该队长组织人力帮忙收割时,他被拒绝了。经过一番周折,王洪兴还是组织起了人马帮助老太太把麦子收回来了,老人千恩万谢。
这个经历让王洪兴的灵魂受到了深深的振动。“中国农民太难了,农民生活太苦了!”近三十年后,提起这件事情,王洪兴还是一脸沉重,眉头紧锁。
然而,王洪兴却在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思考之后,更加坚定了自己人生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奋斗目标:终生从事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造福农民。
此后的若干年中,他曾两次放弃进机关当公务员的机会。担任农机鉴定推广站长、研究员后,王洪兴更成了一个工作狂。工作中,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为工作基本没有节假日,很多次试验他都是忍受着腰椎间盘病痛,拄着拐棍在完成。只要能腾开身现场试验示范必然参加,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向基层同志、农民了解情况。他身先士卒,带领自治区农机推广系统同志解决了多项技术瓶颈问题,为宁夏农机化发展做了突出的贡献。
解决机收难题
1997年,王洪兴下定决心攻克农民生产中最为困难的水稻、小麦机械化生产问题。或许是种冥冥中的契合,正是在这一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了“重振宁夏大米雄风”口号。要提高大米质量,机收是必须解决的难题,王洪兴的决心愈加坚定。
面对记者提出的“三十多年来自认为推广最成功的技术是什么”时,王洪兴毫不犹豫的答道:“水稻机械化生产和麦套玉米的小麦机械化收获。”
1997年,当时国产水稻收获机还刚刚问世。他跑遍了各个厂家后,引进了一台,亲自试验、作业一段时间后,开始通过召开大型现场会示范推广。
“翘首待购啊。”当示范推广取得一定成功后,农民们开始认识到农业机械确实可以解决大问题,购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看着农民们终于可以不用那么辛苦地劳动时,真是太高兴了,比拾了个金娃娃还高兴。”多年以后,王洪兴还是无法抑制兴奋的心情。
1999年开始,宁夏的水稻机种机收技术开始全面推广。
2008年宁夏的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已达67%以上,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到达87%,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宁夏灌区小麦套玉米的种植模式为机械化收获带来很大困难。“齐腰深的玉米带中收割一米多幅宽的小麦,你知道那样的劳动有多苦吗?”谈起麦收,王洪兴深有感慨。
当时,中原地区小麦跨地区机收如火如荼,王洪兴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在他的帮助下,宁夏当地企业研发出了适合收割套种小麦的背负式联合收割机。随后,他又积极倡导农机与农艺结合,统一麦带种植幅宽,为机收创造条件。同时,通过实施一系列改进工程,他成功地将转向灵活的小型履带式稻麦联合收割机用于小麦套种收割。
“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欠债的感觉基本没有了。”在他看来,解决农民机收小麦的问题,是他欠当地百姓的一个债。这个债,他不仅还上了,而且还得非常漂亮。
技术问题解决,农民开始排队雇用机械收割小麦,这种稻麦联合收割机得以迅速推广。结果是,宁夏不仅在全国率先解决了麦套玉米种植模式下的小麦机收问题,也迅速把水稻机收成规模示范推广开来,还提高了机器利用效率。如今,宁夏灌区的农民已经完全习惯于机械化收获,自觉地按照适合农机作业的模式套种玉米小麦。
攻关技术瓶颈
前些年,宁夏农业处于产业结构急速调整阶段,因缺少配套的农机具影响了一些地方优势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2004年,王洪兴在山区调研时发现,数百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后播种的苜蓿没有收割利用。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和思考。在当地,一亩地可产干苜蓿600-800公斤,一公斤干苜蓿能卖一块来钱,其综合效益远胜粮食。但由于苜蓿这种作物一年要收割2-3茬,靠人工收割根本割不过来。同时,退耕还草的土地大多是山坡地,原有收割机械往往由于机械重心过高容易导致翻车事故,所以也很少采用。
这是一个比较效益非常好的项目。“山区常年干旱,一亩地产小麦不过百余斤,种苜蓿的效益比种小麦的高出好几倍。同时,苜蓿可以滋养土地,不用施肥,有利生态保护。为此,王洪兴暗下决心:“我们一定要尽快开发出适合山区坡台地作业的割草机,为稳定国家来之不易的退耕还林还草战略成果,同时也为当地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在他亲自主持下,宁夏农机推广站与企业合作,成功研制了圆盘式自走底盘山地割草机和与微耕机配套的往复式割草机。为推动这些适用机具的尽快推广,他协调草业公司为购机农民垫付部分资金,欠款由农民用交售苜蓿草的方式顶还。这是个十足的新鲜招数。正是由于这个举措既解决了农民购机难、收割难的问题,又解决了草业公司收草难问题,结果当年就示范推广了机收苜蓿2.4万亩。
随后,他又支持各县农机推广中心,引进推广了一大批肩挂手持式割草机。如今,在宁夏大多数退耕还草土地上种植的苜蓿,近一半实现了机械化收割。
为了服务畜牧业发展,王洪兴还组织示范推广了玉米秸秆揉丝加工袋装微贮草技术,研发的剜切式根茎饲料加工机,有效解决了饲料甜菜机械加工汁液流失的问题。
依然惦记农民
凭借着自身的勤奋钻研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王洪兴成为宁夏农机行业的首席专家,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先后取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两个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农业部“科技年活动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2008年“自治区专家服务团先进个人”称号,撰写的数十篇专业技术论文发表在各类刊物上,有两篇保护性耕作论文被国际论坛收编。
8月24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三农”模范人物名单正式公示,王洪兴悄然在列。
今年,王洪兴已经年近花甲,除了带好队伍,发挥专家作用外,他还计划着解决宁夏的玉米机收问题、山区农机化问题等等重要命题。而他最大的幸福就是,面对着广袤的土地、碧绿的原野,感受着由于自己的努力而改变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农民们的感受。“农民是中国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能为他们做点事,我非常快乐。今后,我还得为他们再做点事儿。”王洪兴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他身上,人们可以实实在看到一个老农机工作者所具有的拳拳赤子之心。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监理》 2011-9-6 |